习近平曾指出,“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而马克思本人也被评为影响世界100年的重要思想家。他所著作的《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也成为了绝世经典著作。
马克思大学修的是法学,但是他对历史和哲学非常感兴趣,在他的导师鲍威尔的指导下,他做了哲学的毕业论文。他对经济学感兴趣是他在《莱茵报》任主编期间,有一个事情引起了学习法律出身的马克思关注。当地政府受林场主的影响,出台了“普通农民不得进入林场拾柴”的法令,当时的德国冬天非常寒冷,普通农民家庭如果不能拾柴考暖,很可能不能熬过冬季这个寒冷的时期。而普通农民进入林场拾柴是他们一直以来的传统—他们每年冬天都会进入林场拾柴回家取暖。在州政府维护林场主利用的“禁止拾柴”法令颁布后,普通民众的气愤和无助引起了马克思的关注。他充分发挥了其法律涵养,以“脱落的树枝不再属于树木,因而也不再属于林场主”的辩词成功向政府争取回普通民众进入林场拾柴的权力。而在此以后,马克思的视线也逐渐转移到经济问题上来。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的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从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角度来分析了经济现象,以异化的概念为核心,再精炼一点表达就是马克思以预设的 人的类本质状态下的“人--人关系”遭遇到了“物”的冲击和介入,人跟人的联结、联合等本来在类本质当中应有的东西被“物”给冲散乃至丧失掉,实际上资本主义发展的是“人--物”--“物--人”这样的一个联结,两边的人借助中间的物,人--物 关系变成首要,人--人 关系不得不依托于人-物关系,而“物--物”似乎成为资本世界的核心和左右者。而物--物关系的核心就是基于分工的交换,发展到高级阶段便是信用货币和金融系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受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思想影响的痕迹很明显,但从理论上来说又超越了费尔巴哈。《手稿》论述了马克思将人本主义思想引入经济问题的思想,提出共产主义即符合“人道主义”又不违背“自然主义”,共产主义即是解开生产力发展后人的境况却越差的“历史之谜”的答案。
通讯员/余滔 编辑/柳祎璇 责任编辑/徐丹 审发/甘向阳